1977年,陳言俊來到原山東工業大學(編者注:2000年合并為山東大學)學習,畢業后在山東省交通廳航運管理局船廠工作,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和積極創新的態度,僅工作一年后就升任車間主任。沒過幾年,陳言俊就被提拔為技術廠長,他心中對創新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言俊來到原山東工業大學機械廠擔任生產科長,此后一直處于生產第一線,期間也負責部分科研項目。2002年,山東大學機械廠改名為山東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兩年后在此基礎上成立工程訓練中心創新部,開始招募學生參與國內部分機器人大賽、電子設計競賽等活動,陳言俊義不容辭地承擔了指導學生的工作。隨著參賽學生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學科競賽類型的持續增加,對競賽籌備和學生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校和工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陳言俊先后開設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業理論與技能》《工程技能訓練》等通識課程,并對相關學科創新活動競賽予以指導。一直以來,陳言俊以知行合一的信條為學生們樹立榜樣,以“啟動內心、勇于創新、解決問題、永不放棄”的精神鼓勵學生,堅持陪伴學生、全力以赴,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伴隨山大的學子前行了十五年,帶領學生斬獲了諸多獎項。
回顧指導學生參賽的經歷,陳言俊的記憶追溯到2005年。那時陳言俊第一次帶領學生代表隊參加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四屆CCTV全國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初出茅廬,在缺乏比賽經驗、各方面條件不完善的情況下,山東大學學生團隊在陳言俊等教師帶領下,憑借扎實的專業基礎和通力合作,從全國41所高校團隊中躋身16強,一舉贏得下一屆比賽的直接參與資格。此后,陳言俊每年都會帶領幾十個團隊、近幾百名學生參加比賽,每年都能斬獲省級以上獎項百十項,極大地提高了山東大學在國內外創新創業競賽中的知名度。
豐碩的成果來自點滴汗水的付出。在創新活動中,陳言俊總是親自示范教學,在電路板焊接過程中手把手地教,在機械制作過程中親自做最危險的工序。編程、調試、演示,他一絲不茍地指導;學生提交的競賽論文,他不厭其煩地一遍遍修改,有時改到凌晨一兩點。帶領學生外出比賽時,無論硬臥或硬座,陳言俊總是堅持和學生坐在一起,既是為了學生安全考慮,也是為了加深和學生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每年暑假,學生們都會在工訓中心進行集中訓練,加上暑期學校、電子競賽培訓和舉辦競賽,這段時間對陳言俊來說都是最忙碌的時間。他一直在實驗室陪伴著學生,整個假期都沒有休息,有時候甚至會在實驗室過夜。他發現很多來訓練的學生們來自其他校區,住宿很不方便,就向工程訓練中心申請買了60個床墊以供學生們休息。他一直把為學生創造更好的環境放在心上。
和陳言俊交談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便是來自他身上的熱情與真誠,他懷著對創新的追求和對學生的關愛,即使過了退休年齡也仍然默默耕耘在指導學生的第一線。“因為整天和學生在一起,我就年輕。假如時間倒流,我還會繼續選擇學生創新創業的工作,而且會更早地投入這方面。”他笑著說,“科技發展很快,知識更迭很迅速,有時候在工作過程中我也會感到力不從心。以后還要不斷學習,緊跟時代腳步。我會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堅持鍛煉身體,堅持為學生服務!”
談到被返聘擔任山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顧問的工作,陳言俊表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始于熱愛,樂于奉獻。”雖然在2016年底就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但是學生們還是愿意來找陳言俊作為自己的指導老師去參賽。當時,山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剛剛成立,正忙于籌備申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申報國家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工作,這些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工作都是陳言俊所熟悉的。在學校和學生雙重需要的情況下,陳言俊欣然接受返聘,繼續負責全校的創新創業管理和指導工作。懷著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熱愛,那些積極投身創新創業競賽的學子成為他心中最割舍不下的情感所在。“我非常樂意將畢生精力獻給山大,繼續為學生們服務。”說話間,陳言俊不自覺地微微笑著,眼里的光芒堅毅動人。
在陳言俊獲得的眾多獎項中,“山東大學我最喜歡的教師”是他最看重的一項。他說:“這是學生們投票選出來的,它是對我最大的肯定。”陳言俊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付出,學生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早來晚歸是他工作的常態,實驗室里只要有學生,就會有他的身影。
一提起他指導過的學生,陳言俊便打開了話匣,十幾年前的事情仿佛歷歷在目,還能準確地叫出學生的名字,李登望、劉培超、單金明、尹聰、董明睿等等,他一邊說著一邊拿出手機,滿懷欣慰地向筆者展示了一個名為“陳老師和他的學生們”的聊天群,群里有近400人,都是曾接受過陳言俊指導的創新創業者,如今各自在自己的方向上作出了成績。單金明是陳言俊最早的一批學生之一,所在團隊曾獲飛利浦“挑戰杯”創意商業挑戰賽全國冠軍?;貞浧鸷完惱蠋熢趧撔聦嶒炇业哪切┤兆?,他很有感觸:“陳老師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有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陳老師?;叵朐趧撔聦嶒炇业呐嘤?、比賽、實驗,都無比激動,那是一段珍貴的回憶。”
單金明記得,有一次陳言俊老師因工作勞累生了病,卻因為擔心耽誤學生們的進度,主動要求到晚上訓練結束后再去醫院輸液。還有一年中秋節,實驗室的師生們忙著準備比賽都沒有休假,陳言俊就和其他老師商量著買了月餅和牛奶,陪實驗室的學生們一起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團圓節。除此之外,陳言俊為了給參賽學生放松心情,還帶著學生一起爬千佛山。清晨六點的千佛山,開闊的日出景象,成為陳言俊和學生們之間的獨特回憶。
學生畢業后,陳言俊也一直關心他們的成長。曾獲得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的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前其創始人劉培超、朗需林就找陳言俊咨詢,公司的發展、戰略決策、市場銷售等等都傾注了他的心血。
采訪中,陳言俊帶領我們參觀了幾個學生們的實驗場地:“這三個400多平方米的房間,都是給學生們的。”而他的辦公桌卻僅僅占據房間的一個小角落。這些房間主要是為了給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的同學們準備充足的實驗基地。有的房間全是工作隔間,能看到未完成的自動化機器模型;有的房間則擺滿普通的教室桌椅,但又可以隨時拉開進行實際操作訓練。
陳言俊告訴我們,學校把創新創業的實踐基地工程訓練中心遷移到興隆山校區后,場地建筑面積達22000平米,新采購的儀器設備有1100余臺套,總固定資產逾2000萬元。說起工程訓練中心的這些創新創業設施,陳言俊感慨起山東大學的遠見。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導意見,山東大學卻已在2003年就設立了創新學分,并于2006年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實行國創計劃,每年投入200萬元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2009年建立十大創新教育平臺,2010年設立平臺專項基金,同年在本科生階段開設創新通識核心課程,2015年又設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很多學生通過競賽獲得了保研資格,學校的支持大大激發了學生們投入創新創業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退休前,陳言俊帶領工訓中心創新部的年輕老師們一起負責《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這門創新通識核心課程的授課工作??紤]到這門課程的選課同學們來自多學院、多專業,且基本為低年級的學生,陳言俊立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在課程設計方面下足了功夫,致力于從不同的角度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體驗。例如對工科方向的學生講授機器人制作、單片機應用、電路設計等內容,與文科方向的學生討論機器人的功能、人工智能的應用等問題,醫學方向則側重醫療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與醫療相關的項目……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老師們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講授的知識,讓課程既符合選課學生的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大家的課堂參與熱情。
除了合理規劃授課內容,陳言俊也把知行合一的信念帶到了自己的每一堂課上,所有選課的學生都可以到工訓中心參觀,實際了解各類機器人;愿意深入了解或繼續從事這方面活動的學生,還可以選修《機器人制作》《電子設計基礎》等課程,聯系工訓中心的老師作為自己的指導老師,一同參與國創計劃和科技基金立項,到工訓中心參與實踐訓練,或參與機器人、電工電子、機電產品大賽等活動,可以從多個層面參與到創新實踐活動中來。
退休后,陳言俊繼續支持其他老師的教學教改工作,參與邢建平教授的《課賽結合iCAN+iSTAR任務驅動創新工程實踐慕客空間協同育人新模式》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二等獎,在學校的支持下首次組建開設創新實驗班,并堅持上課和指導學生立項項目。去年暑假,陳言俊又首次和學校招生辦舉辦高中教師《人工智能》師資培訓,首次舉辦優秀生源基地高中生夏令營、冬令營。自2004年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創新學科競賽以來,陳言俊獲得了很多獎項,但他把所有的榮譽都歸功于學生。作為一名創新導師,他坦言:“只要學生需要,我就會一直指導和輔導學生。只要有學生找,我從不推辭,從未有怨言,一如既往地訓練指導。”在他的眼里,從來沒有節假日與工作日的區別,15年來從未休過暑假,退休的這兩年甚至更忙。面對他人的不理解,陳言俊卻說這種工作狀態正是他喜歡的樣子,因為他熱愛創新創業,喜歡和學生們打交道。
今年,陳言俊已經過了耳順之年,但面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他始終保持著持續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我們隨著他漫步在工程訓練中心里,聽著他緩緩介紹每一項榮譽和背后的記憶,言語之間難掩自豪之情。采訪結束后,他送我們到工程訓練中心門外,貼心地詢問我們如何返回,告知我們附近的車站。我們回頭望去,那個熟悉的身影在樓前顯得格外淡然穩重,送別我們后,他健步離去的身影再次走入工訓中心的大樓。我們知道,陳言俊向著他心中的方向,又一次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未盡征程中。
手機:13153100971
電話:15662657423
郵件:wllx_zhaopeien@126.com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山大路157號華強國際A座26樓